学院近期开展一系列专题学术讲座

发布者:孙杰 发布时间:2023-07-08 浏览次数:402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师生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引导研究生同学树立崇高学术理想、勇攀学术高峰。近期,院邀请了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等单位近30名专家学者,在学院开展了29场学术讲座,讲座涉及到荒漠土壤动物多样性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不同空间尺度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效果评价与优选研究、红壤丘陵区植物环境适应性的水力学机制、白垩纪/古近纪之交湖泊生物群与环境演化、从碳泄露到区域环境经济学的几点思考、热带-亚热带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菌-根共生与森林养分循环等诸多领域。院近千名师生参与。

讲座内容精彩纷呈,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开阔了bat365在线平台、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拓展了科研思路,激发了学院师生科学创新热情,让院师生受益匪浅。对于营造高品位、多元化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建设优良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时间

讲座专家

题目

520日下午

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刘任涛研究员

《荒漠土壤动物多样性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521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叶清研究员

《功能性状:从植物个体到全球尺度》

521日下午

中国农业大学 

张炜平副教授

《间套作体系增产的短期和长期机制》

521日下午

中山大学 

林凯荣教授

《不同空间尺度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效果评价与优选研究》

522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付晓莉研究员

《红壤丘陵区植物环境适应性的水力学机制》

522日上午

北京大学 

朱彪研究员

《全球变化下的根际生态与土壤碳过程》

522日上午

浙江大学 

陈伟 研究员

《荒漠土壤动物多样性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522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李莎副研究员

《白垩纪/古近纪之交湖泊生物群与环境演化》

522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王建军研究员

《山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22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蒋瑀霁研究员

《红壤团聚体碳氮磷转化过程—线虫与微生物的故事》

522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孙新研究员

《城市土壤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523日上午

南京农业大学 

郭文教授

《从碳泄露到区域环境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523日上午

南京师范大学 

胡晓辉副教授

《空间叠写与地方治理》

523日下午

北京大学 

王奇教授

《转型地理研究分析框架优化与中国应用展望》

525日下午

华东师范大学 

殷杰教授

《森林冠层光谱生物学》

526日下午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卓教授

《热带-亚热带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

526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寇亮研究员

《菌-根共生与森林养分循环》

526日下午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陈磊教授

《全球气候变化对树木物候的影响》

526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郭雪研究员

《气候变暖背景下草地土壤微生物的演替特征及碳转化机制》

527日下午

电子科技大学 

王勇教授

《多基线DInSAR(T-DInSAR):强震后地表形变和断裂带的高精度监测》   

620日上午

北京师范大学 

缪驰远教授

《中国天然径流量模拟与估算》

626日上午

台湾大学 

沈川洲教授

《解密太平洋的威尼斯》

628日上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让会教授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

628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董仁才研究员

《从感知到应用景感生态学》

629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丁维新研究员

《土壤有机碳的衰减与累积机制研究》

629日上午

浙江农林大学 

蔡延江教授

《肉奶蛋需求-牲畜业发展-氧化亚氮排放》

630日下午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王体健教授

《区域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RegCCMSRegCM-Chem-YIBs

73日下午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苏泳娴研究员

《森林覆盖增加与减少气候效应: 不对称性及机制》

73日下午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陈修治教授

《热带森林物候》